故事的結構也就是故事的基本框架。整個故事的結構對于故事情節的走向既有引導作用,又有約束作用。也就是,整個故事的情節走向,要在我們設定好的框架之內進行。
在《編導高考
故事創作》一書中,書里面給出了一個普遍適用的故事創作結構。把故事的結構總結為“起、承、轉、合”,任何故事,不論是小說、漫畫、戲劇、電影,所有的劇情編排,都可以用這四個字來安排結構,“起”是故事的開頭階段,“承”是故事情節發展階段,“轉”可以理解成故事的轉折或者高潮階段,“合”是故事的結局。
一、編導故事創作結構! 故事通常是從一個充滿欲望的人物開始,他努力克服成功道路上的障礙,并最終成功或者失敗。這就形成了故事的另外一個參考結構:人物、困境、解決困境。如果我們進一步把這個故事結構再細化。敘事的結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闡述、情節點、危機、高潮、結局。
闡述部分的寫作技巧,就在于作者只需要告訴讀者他們必須知道的信息,把人物所處的環境背景、人物的一些基本的信息作一個簡單的介紹。這個信息沒有必要太復雜,只介紹后續的故事情節中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要解釋主人公如何在特定的時間來到特定的地點,介紹人物心中的欲望,以便導入下一個故事環節。這也就是故事的開頭,在這部分,我們可以通過預示即將發生的戲劇性事件來吸引讀者,將他們帶入故事情境之中。
那么第二部分就是情節點,那么這個情節點就表示故事會朝一個新的方向發展和推動。這一部分的情節所占的篇幅應該是最大的。它可以創造出故事的戲劇張力,只有當故事達到高潮、困境得到解決的時候,這個張力才能獲得釋放。好的敘事會隨著希望的起伏而展開。希望的新生與幻滅,謎題的設定與揭曉,懸念的形成和解開,都出現在故事的這個階段。
第三個部分是危機。人物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面臨著崩潰,或者面臨著死亡。死亡的含義是非常廣泛的,在書中困境部分我們有專門的介紹,死亡不僅僅是說肉體的死亡,還可以是希望的破滅,情感的失去等等。它的力量會給故事當中的人物帶來深刻的變化,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第四個階段是高潮階段。如果前期的鋪墊都做好了,高潮就變得容易多了。它將是解決危機的中的系列事件。人物遇到了困境,他肯定會行動起來,去試圖擺脫困境。
第五階段是結局。高潮將人物帶到了故事的頂峰,從高潮以后故事情節逐漸放緩,并接近尾聲。在結尾時,切記要釋放出故事所有的戲劇張力,如果有懸念,要揭開懸念,如果故事前面有伏筆,要出現和伏筆照應的情節。
我們以電影《摔跤吧!爸爸》為例。 闡述階段,我們認識了前印度全國摔跤冠軍馬哈維亞,他的欲望是希望未出生的兒子能奪得世界摔跤冠軍,讓印度的國歌奏響。
第一情節點,主人公陷入困境。他的妻子生下一個又一個女兒。這是對基礎信息的交代。然后開始加入更多的情節點:伴隨著希望與失望的交替,馬哈維亞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困境。
接著,故事出現了真正的危機:自己培養的女兒接受了新的訓練方法,并將他摔倒在地,從此呢,父女之間有了隔閡,女兒不再信任父親的訓練方式。 隨著情節的推進,故事迎來了轉折點,經過時間的驗證,女兒意識到父親方法是對的,他們父女和好,并為即將到來的運動會開始做訓練準備。
故事的高潮呢,是女兒在父親被困的情況下,戰勝了自己的宿敵,贏得了世界冠軍。
最后的結局,父親趕到現場,激動地摟著女兒,說出:你是我的驕傲! 這算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故事的結尾方式其實有很多種。無論你講什么故事,你都得有結尾,說起來,結尾應該有無數種方式。這里將一些特別經典的方式歸納總結了一下。
好了,看到這里,關于編導故事創作結構!的內容就全部為大家介紹完了,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到大家,如果大家還有編導故事創作方面的問題,可繼續關注本站了解更多資訊!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