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22-01-21
最近有同學為你中影人教育編導老師:電視紀錄片敘事方法都有哪些?下面是中影人教育編導老師整理的關于電視紀錄片敘事的幾種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一、電視紀錄片敘事方法都有哪些?
1、畫面加解說式
這一敘事方式曾是我國紀錄片的主導敘事方式,絕大多數紀錄片采用了這種敘事方式,如《絲綢之路》、《話說長江》和《話說運河》。
在實際創作中,一般是先有選題,主創人員根據選題寫出文字稿本,領導審查通過后開始拍攝。后期編輯時,則是先根據文字稿配音,再根據配音編畫面。這種敘事方式非常重視解說詞的創作,非常重視解說的敘事說明作用,通過解說來表現內容的發展與推進。
另外,從創作觀念上講,這種敘事方式往往注重的是共性而不是個性,注重的是主題和結論而不是具體的事件和人物,創作者也往往把自己當做一個政府的代言人而不是把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在表述自己的一家之言。
這樣的紀錄片承載了過多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內涵,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抽象大于具體,空泛壓倒細節,逐漸偏離電視的本性,喪失可看性。
2、訪談加解說式
訪談加解說式因為有了訪談的介入,既降低了解說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紀錄片的主觀介入程度,可以向觀眾展現過去、現在和將來,從而擴展了整個片子的表現力。
有的紀錄片通篇用采訪來貫穿,采訪承擔著整個紀錄片的敘事作用,比如《忠貞》就大量運用采訪段落,把志愿軍戰士被俘的過程、在美軍集中營受到的殘害,以及歸國后的生活等展現給觀眾。
在這部紀錄片中,由于片子所要反映的內容大都已成為過去,又沒有可利用的音像資料,采訪就成為唯一可利用的敘事手段。有的紀錄片為了克服畫面加解說式的弊端,結合背景因素和動態過程,把采訪融人事件的進程之中,共同承擔敘事功能。
比如大型紀錄片《望長城》,為了考察長城的最西端,主持人焦建成對地理教師的采訪;在《三節草》中,為了了解轱轆湖的解放,對肖老太太的采訪。
3、客觀記錄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紀實的創作觀念開始火爆起來,紀錄片的創作中也相應地出現了客觀記錄的敘事方式。它反對使用大段大段的解說這種過強的主觀形式,主張不干涉拍攝對象,保持生活的原生態,強調取材的客觀性。
這一敘事方式借鑒了故事片的創作方式,對創作者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了。它要求創作者深人生活,切實體驗生活,甚至把自己完全融人被攝者的生活,從中提煉細節、情節乃至故事。這種敘事方式是對紀錄片記錄本義的回歸,也是目前紀錄片創作的一種發展方向。《婚事》、《陰陽》、《重逢的日子》等,無不是采用這一敘事方式的杰作。
好了,看到這里,關于電視紀錄片敘事方法都有哪些?的內容就全部為大家介紹完了,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到大家,如果大家還有編導專業方面的問題,可繼續關注中影人教育了解更多資訊!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