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是很多新聞工作者的必修課題,單身還是有很多初次接觸采訪學的新手沒有很好的掌握這方面的技巧,今天就該大家介紹一下吧。
調動被采訪者的情緒是采訪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想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假如采訪對象是個經常接受采訪的名人,那么你要做的是搜集他的相關資料,再有耐心的被訪者也不會喜歡被同一個問題反復問很多遍。如果你的采訪時間很寶貴,就不要浪費在網絡上隨便搜一搜就能搜索到的內容上。
正式采訪中,你需要努力拉進與被訪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只有在雙方平等的位置上才可能獲得良好有效的交流。比如采訪小孩子的時候最好是蹲下目光與小孩子平視;采訪普通人的時候穿著可以適當接地氣一點;采訪身份地位較高的人時,心態一定要平和,一旦你的心態不平衡了,采訪過程就很容易顯得非常生硬。

兩個第一次見面的人之間溝通中難免有防備,所以采訪一開始的一些問題最好需要向被訪者透露你是懷著善意來的訊息,即使你的被訪者是十惡不赦的人,你也要明確一點,你是去采訪的,而不是去施加道德批判的。
作為一名記者,應該是最善于傾聽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確,善于傾聽的記者往往更容易有豐厚的收獲,也更容易與采訪對象溝通。稍縱即逝的新聞線索,談話對象的弦外之音,都會因為你的有心傾聽而被發掘,對新聞事實的領悟或許就會更接近其本來面目。
切記不要以為所有的采訪都要問到敏感問題,并有不自在伴隨著發生。大多數的采訪并非如此。但要記住,看似無辜的問題也能導致情緒化的反應。天真地詢問對方兒時的某段記憶,得到的回答卻是對方的淚流滿面。你又怎么能知道自己正踏上了一枚情感地雷?

如果你真的是個初出茅廬毫無經驗的小記者,對方已經被你不小心激怒了,一句話也不說,甚至拂袖而去,只能結束采訪之后,寫上一封道歉信。信上一定要表明,自己不是故意的,采訪搞砸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學習不夠,希望能得到對方的原諒,企盼回信給予教導。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