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1-30
本篇文章給大家帶來電影《全金屬外殼》的視聽語言分析。《全金屬外殼》是美國出品的戰爭片,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亞當·鮑德溫、馬修·摩丁等主演,于1987年6月17日美國上映。
1.標志性的廣角鏡頭使用
庫布里克仍然使用了大量的廣角鏡頭+狹長的建筑物內部結構進行構圖,使得畫面的縱深感非常強。如這個畫面。
第一、這個畫面出現在士兵們被軍官壓迫式的宣講后,一名士兵的小聲嘀咕“是你嗎?約翰韋恩,還是我?”后面我們知道,這名士兵是我們這部電影的主角。這個劇情點很好的刻畫了人物,在大家都不敢反抗的時候,他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產生了與軍官的強烈沖突,也說明主角是有自己想法,有獨到見解的人,不是美國戰爭意識形態下的軍事機器,這和他后來選擇進入越戰的編輯部的選擇相契合,包括后來怎么也不肯摘下的和平徽章,堅持幫助越南女殺手結束痛苦,他的種種選擇都和其他人不一樣,他有自己的思考,這也應該在很大程度上表達了創作者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要做現實機制下只懂服從的奴隸,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
第二、采用對稱式構圖,光從兩邊的窗戶射進來,地面用了紅色,天花板和柱子都是白色,軍服是綠色,在色彩上對比非常強烈,暗示著強烈的沖突。
第三、選用廣角鏡頭,兩邊的人整齊的戰成一排,中間的軍官獨自一人,柱子把軍官和士兵分割開來,暗示著他們之間巨大的鴻溝。這里頂面和四周的柱子起著巨大的作用,整齊排列的柱子和頂梁在廣角鏡頭的透視下極大的強化了畫面的壓迫感。
這就是庫布里克的獨特之處,他知道在哪兒用自己的方法去表現情感。
2.非常規的三段式的劇作
影片整體分為三段,訓練,入伍,戰斗,影片總長110分鐘,45分鐘訓練,10分鐘入伍, 55分鐘的戰斗。第一段以傻蛋的自殺結束,第二段以越南自衛軍偷襲結束,第三段以殺死越南女殺手結束。其實也可看為四段,將第三段分為重逢和戰斗。《全金屬外殼》的一大特點便是大篇幅的描寫訓練,這很不像電影的處理手法。
而通常我們的戰爭片會怎么處理,10分鐘訓練,入伍,然后就開始戰斗,休息,再戰斗,再休息,再戰斗,贏得勝利。
不難看出,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批判,批判越南戰爭,批判戰爭對人道的毀滅,對人性的泯滅,而在這部電影中,只有兩個人沒有被同化-小丑和自殺的傻蛋。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法與國家機器做著斗爭,影片前半段是傻蛋的斗爭,后半段是小丑的斗爭。我想這也是導演為什么用長篇幅描寫訓練的緣故,他想說這場戰爭是個錯誤,徹頭徹尾的錯誤。
3.影片視角的選取
故事采用了主角的視角進行講述,我們跟隨主角的經歷去了解故事,主角知道的我們都知道,主角不知道的我們同樣不知道,這種視角很容易把我們的感受和主角的感受合并在一起,經歷他的情感、思想,體會他的喜怒哀樂。這也是導演故意為之,他想讓我們認同主角,從而左右我們對主題的理解,我們不再是冷靜的旁觀者,我們要感同身受。
這里是主角的畫外音,他用了“他們”,而不是我們,他壓根就沒把自己當成這里面的一員。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