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9-18
如果錯過這一波熱潮,你可能不會覺得一部韓國電影可以以驚人的人際傳播能力變成“現象級”作品。電影《釜山行》能給人口耳相傳的動力,源自觀眾觀影后幾小時也忘不了的恐懼。
這種恐懼不是喪尸帶來的,而是超乎影片之外,人的“同理心”造成的。無論是男一號從“自私”到“大愛”,還是大反派從“壞透了”到“樸實的生存動機”,乃至學生、乞丐、老人、孕婦、兒童的設定,他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觀眾很快就會發現——在類似的設定下,在一念之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主角,也可以成為反派。
用有節奏的敘事和符合邏輯的視聽語言蒙太奇,攻破你最日常、最現實的一道防線,這是連刷三遍后撲面而來的觀感。視聽工作者的“職業病”,需要對這影片三組精彩聲畫手法進行剖析:
鏡頭組1: “車廂通關戰”
在劇本上,高鐵的車廂的設計相當精彩。為了營救各自家人,尚和、徐錫宇和“英國”組成的“暴擊喪尸三人組”,需要穿過喪尸充斥的第9節到第13節車廂,最后到達第15節車廂。一節節車廂仿佛是游戲中一個個關卡,也構成了影片高潮部分特有的呼吸節奏。
正如觀影時你會在乎開門、關門這些細節,高鐵的場景設計給觀眾足夠切身的代入空間。(拍攝并非是高鐵實景,而是棚景、實景模擬組合而成。)
雖然節奏固定,但每一節列車上的打斗都不一樣,而且對每個角色的強化也有所不同。
如果第一節車廂只是證明大叔的純肉博可以殺出一條血路的話,那第二節車廂則是對“英國”的考驗,他面對的是一群被感染的棒球隊隊友,也擊碎了他內心最脆弱的防線。
在“闖關”過程中,他們通過隧道摸清楚了喪尸遇黑無視感的弱點,終于救出了困在廁所的親人。但最終卻倒在了15節車廂。到頭來,最大的恐懼不是喪尸,而是人。
鏡頭組2: 用藝術與戲謔的鏡頭講恐懼
這部影片的剪輯基本沒有故弄玄虛,大多蒙太奇的運用都是順著主角的視線和邏輯線來的。比如他們順著邏輯看到的門把手、靈機一動發現的貨物架通道。
這種異于通常驚悚片的后期處理,是導演刻意避免的,他認為需要的是“很有活力的告訴電影,但不想過于復雜”。驚悚,是順著邏輯發生的“意外”,而不是用直撲鏡頭中心的視覺配上音效制造的生理恐嚇。
影片還有兩處藝術學派的處理。沖向15車廂和老太太自殺的兩段悲情敘事,都直接拉掉了同期,用升格畫面,貼上悲壯的交響曲。
即便整體“意外”不多,但還是有兩處比較驚悚的處理。一個是在水平敘事上的鏡頭突然垂直上搖,破窗而出的一瞬間。
還有就是結尾情緒緩下來后突然詐起來的手。
權當是導演的一個惡作劇吧。
鏡頭組3: 有特寫的群演都是演技派
這是一幫很拼的群演。官宣說拍之前有近幾個月的動作訓練,才讓群演都有如此完美的演技。你一定有個疑惑,那些違背牛頓定律和關節規律的喪尸鏡頭,是怎么實現的?
官宣說,專業的舞蹈隊教他們跳霹靂舞,然后配合一些不自然的反關節動作。或者,直接把這段表演倒著放。也就是說,如果群演想要有特寫,也是需要有過人的舞技的!
單這幾組鏡頭,足以看出電影扎實的劇本功底和過硬的演技。其實從實務上來講,電影可圈可點之處并不多,也弱于主題和設定帶來的影響深刻。明知山有釜,偏向《釜山行》。可能是沉寂無聊了多時的熒幕沖擊,也是在中國絕不會出現的電影。《釜山行》的“現象級”傳播,給還沉迷在《盜墓筆記》《尋龍訣》誰更好看的國產電影提了個醒。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