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8-03
如果問一下在新聞采訪中什么是最難的。估計得有大半記者的回答是采訪對象不配合。那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換位思考、強調輿論、找中間人、“農村包圍城市”……說服和突破采訪竟然有這么多有用的法寶。如何采訪到豐富的細節?小編接下來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如何說服對方接受采訪?
01
換位思考
首先,任何人都沒有義務接受你的采訪(政府官員在公共問題前除外,民眾的知情權必須得到尊重和滿足)。在這一基礎上,我們還可以細化成兩個共識:
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他花時間和你聊,首先考慮的是機會成本。
采訪不是索取和給予,而是一次合作、協商、互進,相互成全。
所以,我們在約訪之前,要在采訪對象的角度思考一個問題:他接受我采訪有什么好處呢?想明白了對方的訴求,就可以通過溝通、引導來解決。
02
強調輿論
為采訪對象展示當前的輿論態勢,如果對其不利一定要指出。例如可以這樣表達——“輿論已經一片倒了,你再不發聲將對你的名譽非常不利。”
03
平臺影響力
向采訪對象強調你所供職媒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如江湖地位、讀者數量、業界口碑等。平臺越大,對采訪對象越具吸引力。
04
強調先例
介紹曾接受過你們采訪的名人,當時的報道角度和內容,以及由此取得的傳播效應和社會影響,讓他相信你們是一家客觀、中立、三觀正確的媒體。
05
信息優勢
可以先從采訪對象的外圍和對立面采訪,并和對方同步你所掌握的核心信息,同時強調你的采訪是職務行為,不針對任何人,不想偏聽,但你保持沉默,最后會連反駁的機會都沒有的。
總而言之,就是要千方百計搞清楚采訪對象最大、最急迫的需求,并想辦法擊中其痛點。
如何突破采訪?
很多時候,由于對方某些敏感原因或顧慮,采訪比我們想象中還要艱難。但無論我們多想突破,依然要堅持最基本的底線。
千萬不要要挾對方;
不能用新聞和事實做交易;
不要用錢買信息,人心都是無底洞,還破壞了行業規范,但請吃飯不算;
不要在不確定人身安全的情況下,靠近一個危險或心術不正的采訪對象,新聞沒那么重要。
此外,我們還能從以下方面做正面或側面的努力:
01
找“中間人”
中間人無利害關系,立場中立,而且和采訪對象有信任基礎,我們可以引導說服中間人,讓他再做采訪對象的工作,會很有幫助。同樣,你也需要找準中間人的利益訴求。
【案例】找到“中間人”,完善需求鏈條
我采訪特稿《伊力亞的歸途》,前期一直不順利,維族孩子對我極不信任,更不配合。
一開始我去廣東一個救助站采訪,直接面對里面的維族孩子。他們對我的到來非常抵觸,不僅撒謊,還在背后沖我做鬼臉,扔東西。采訪進行了一個多星期幾乎毫無進展,我非常著急。
直至我后來找到一個慈善組織,需求鏈條才理順。慈善組織對媒體有訴求,可以報道他們的貢獻和政績;流浪兒童對慈善組織又有訴求,可以給他們提供教育、就業的機會。慈善組織的工作人員陪著我去采訪,他們推薦的故事案例很成熟,采訪對象也很配合。就這樣,“中間人”的介入,通過利益傳導,完善需求鏈條,采訪效果有了質的轉變。
02
“農村包圍城市”
如果對方態度實在強硬,可以先放一放,轉而從周邊入手。從他的朋友、鄰居、同事、對立面等搜集信息,哪怕和文章無關的都可以,千方百計建立信息優勢。
03
不斷表示誠意
不要老打電話。可以通過短信或微信,在不過分騷擾的范圍內反復表達你的善意、誠意和采訪意愿。
04
同步你的信息進展
完成第2步的“農村包圍城市”后,要及時將信息同步給采訪對象。但有一點,先采訪完對方的親密圈(家人、鄰居、發小、同事等)再聯系。這個目的有兩個:采訪對象對親密圈有很強的控制能力,過早同步會被切斷信息源;此外,先不主動聯系,而親密圈可能向采訪對象報信,也能起到一個“敲山震虎”的效果,倒逼他來聯系你。
結束完親密圈的采訪,其他消息源就一般在采訪對象的控制范圍外了。此時就可以定時同步采訪進度。注意,只是展示你的信息掌握情況,決不能是威脅。只是傳遞一個信號:我對此事相當有決心,且已越來越接近核心真相了。
隨著同步次數的增加,采訪對象的辯護欲會被激發,還會產生心理暗示:他掌握了這么多,我好像有必要和這個記者聊聊,化被動為主動,免得到頭來陷入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境地。
如何采訪到豐富的細節?
細節是故事的基石。能否采訪到豐富的細節決定了一篇特稿的成敗。從形式來看,采訪無非分為兩種:對話式和觀察式采訪。對話式就是問和答,觀察式就是看和記。對話式采訪高效但不直觀,缺乏細節。觀察式采訪低效,但直觀自然,細節豐富,接近本色。
(來源:葉偉民,《完全采訪指南/趕緊收藏!》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