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6-19
6月16日,“中國特色藝術與傳媒理論體系構建——第三屆中國藝術與傳媒學術期刊主編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堂拉開了帷幕。本次論壇由北京師范大學與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與北師大“中國文藝評論基地”承辦。
中國文聯副主席郭運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龐井君,北師大副校長周作宇,北師大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智鋒,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中國文藝評論基地主任王一川,與全國四十余家藝術與傳媒期刊主編們共同出席了本次論壇。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書記路春艷主持論壇開幕式。
本屆主編論壇以“慶祝祖國70周年華誕,構建中國特色藝術與傳媒理論體系”為主題。在這70年之中,藝術與傳媒攜手共進、相互推助,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都取得長足的發展,走過了光輝的歷程。本次論壇旨在于當前復雜激蕩的新全球化語境中,回望藝術與傳媒共同走過的這一光輝歷程,系統梳理、深刻總結其中寶貴的中國經驗與中國模式,探索中國特色藝術與傳媒理論體系的建構,堅定文化自信,凝聚學術共識,促進我國藝術傳媒與學術期刊蓬勃發展,推動中國藝術與傳媒從高原向高峰邁進。
在開幕式上,周作宇代表主辦方致辭,充分肯定本屆論壇順應國家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要求,有利于推進當代藝術理論與批評的繁榮發展,搭建期刊與期刊之間,期刊與高校之間,期刊與作者之間對話交流的高端平臺。
周作宇副校長發表致辭
龐井君指出當代藝術與傳媒發展正呈現出鮮明的新趨勢與新動向,互聯網在全方位、多層次地改變人們生產生活的同時,也日益擴充和重構著人類文化藝術的版圖,并就互聯網時代的藝術邊界問題發表見解,呼吁努力培育與生成與互聯網發展相適應的,與人類文明進步相協同的藝術生態環境。
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龐井君發言
在隨后的主題發言中,黃會林教授倡議與會同仁立足于國家高度與全球視野,堅定學術自信與文化自信,探索構建中國特色藝術與傳媒理論體系,以全新的中國話語、中國形象與中國故事,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北師大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發言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主編王次炤就音樂學的歷史地位與中國音樂學的未來發展加以勾勒與闡發,指出音樂學研究需要以史為鑒,用反思的態度來促進中國音樂學未來的發展。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主編王次炤發言
《現代傳播》主編隋巖精彩地闡釋了文字、電視與互聯網媒介與藝術發展之間深刻的互動關系,指出媒介不僅改變了藝術,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話語體系,構建出有趣、復雜也富于挑戰性的當代傳媒與藝術生態。
《現代傳播》主編隋巖發言
王一川教授指出當下中國藝術學發展正呈現出鮮明的分合態勢,并對藝術實踐學科與藝術史論學科之間、網絡藝術及倚網藝術與傳統藝術之間、藝術高峰與藝術高原之間、藝術研究評論圈內部之間的分合態勢加以精彩概括與深入闡發。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中國文藝評論基地主任王一川教授 發言
胡智鋒教授回顧了中國藝術與傳媒理論70年來的發展歷程,指出經歷了“以蘇聯為師”與“以歐美為師”兩個階段之后,當代中國藝術與傳媒理論直面復雜激蕩的國際環境,更需要秉持“文化自信”,堅定追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所提出的這一旗幟性的發展符號,構建中國特色藝術與傳媒理論體系意義重大,迫在眉睫。
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智鋒發言
主論壇結束之后,綜合藝術類期刊分論壇、戲劇影視傳媒類期刊分論壇、美術書法與音樂舞蹈類期刊等三個分論壇同時展開。綜合藝術類期刊分論壇由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藝術學系郭必恒教授主持,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王一川教授評議。戲劇影視傳媒類期刊分論壇由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傳媒系楊乘虎教授主持,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傳媒系張智華教授評議。美術書法與音樂舞蹈類期刊分論壇由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藝術學系張璐副教授主持,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系古棕教授評議。
各領域的期刊大報主編與權威專家學者,圍繞著中國特色藝術與傳媒理論體系的構建與創新、文化自信與新時代傳媒藝術學科發展、全民美育與傳媒藝術發展的時代機遇、當代新媒介與藝術新變的互動關系等論題,展開熱烈的學術交流,闡發真知灼見,有力凝聚了學界共識,進一步夯實了中國當代藝術與傳媒理論的基礎,促進藝術研究、藝術教育與藝術學學科的深入發展。新華網、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對論壇進行了報道。
文章來源: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編輯:唐旭婍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