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5-11
為紀念五四運動99周年,緬懷青年英烈,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新形式,5月4日,央視一套《信中國》聯手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北京電影學院學生處團委共同舉辦“青年的《信中國》”五四青年節全國主題團課。活動通過影音重現形式,用青年人喜愛的青春偶像分享五四以來青年英烈家書,教育廣大青年不忘初心,刻苦奮斗,運用青年喜愛的互聯網直播形式為全國青年上一堂具有深刻意義的課。
校黨委書記侯光明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信中國》總導演、制作人、主持人朱軍在活動開始前親切會晤交流。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新媒體發展處處長王小鯤、北京世熙傳媒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熙晨、《信中國》總編劇程禹、校學生處處長王昱華、校團委書記李剛、副書記楊晶、馬曉靜及200余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包括央視網,共青團中央微博、一直播、嗶哩嗶哩、QQ空間等十家直播平臺在線直播了此次活動,創造了532萬人同時在線觀看記錄,造成一直播等直播平臺數次爆機的火熱場面,成為今年五四青年節全國最火爆的青年活動之一。
活動開始前,校黨委書記侯光明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信中國》總導演、制作人朱軍就新時代的影視藝術人才培養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侯書記對朱軍老師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他介紹了當今北京電影學院正在努力培養復合型人才、國際化人才和工匠型人才,秉著對知識和學養并重的標準和“三人民”的人才培養理念培養中國電影的領軍人才,并邀請朱軍老師今后有機會來我校交流與授課。朱軍老師對北京電影學院的人才培養理念和取得的豐碩成果表達了充分贊賞并介紹了《信中國》創立的初衷和社會的熱烈反響。朱軍老師還提筆寫下了他在青年節之際對北京電影學院學子們的殷切祝福與期盼。
下午1點30分,活動在北京電影學院中等放映廳開始,來自表演學院的李垚垚和呂曉萌同學擔任主持人。近兩個小時的活動中,播放了“黃繼光家書”“成貽賓情書”、“楊開慧家書”、“毛岸英家書”等多個節目片段,這些歷史上的青年人對友情、愛情、親情和夢想的態度,讓現場的師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紛紛感嘆“過了一個極有意義的五四青年節”。
朱軍老師面對在場師生們坦露真情:“黃繼光的故事在我小學課本里就曾學過,他的名字代表著堅毅和勇敢。在尋找他書信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不僅是一名偉大的英雄,還是一位孝順的好兒子。我們在信中找到了支撐他壯舉的緣由,他和所有年輕人一樣,為美好的生活勇敢追求。策劃節目的時候,我們達成了普遍的共識:不喊口號,不刻意煽情,還原真實歷史,讓發現的真實感天動地。楊開慧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位女黨員,但在這封信中,我們看到她是一個母親、一個妻子、一個女人,她會擔心也會害怕,但當她真的面臨死亡時,就是這樣一個柔弱的女人,卻堅定地選擇了信仰。這就是共產黨人,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更加的欽佩。”
此次活動不僅有感人至深的故事重現,朱軍老師還演唱了一首《信中國》同名主題曲,掀起了整場活動的高潮。這也是《信中國》主題曲MV的首發式。在朱軍渾厚的雄性聲線中,那些在書本、電影中被偉大到“神化”,或只留下光輝剪影的人,再一次浮現在觀眾腦海,引發現場強烈共鳴,北影學生們沉浸在動聽的歌聲中為朱軍喝彩。
在隨后進行的交流環節中,現場師生向朱軍老師提出了問題。當被問到做這檔節目的初心是什么時,朱軍老師以父親寫給自己家書的真實故事為例,無限感慨道:“我這代人跟書信有著很深的淵源,我的成長就和書信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我當兵時,看到父親寫給我的這封信笑了。但是今天回過頭再看,信里的內容我都記得,這輩子也不會忘,因為它是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個力量源泉。父親的這封信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到了今天,我們有了這個能力,能把這些感動我們、值得被更多人關注的書信分享給大家時,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這可能就是我的初心”。面對“做這檔節目最大的困難是什么”的提問時,朱軍老師說道:“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不確定性。我說不確定性是因為我們甚至在中央電視臺編委會還沒通過的時候,就開始錄制了。但因為我們認定了這是一檔可以表達我們內心情感,并且帶有普遍公眾意義的節目。同時,也是這種不確定性,才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想法,更多的希望,更多的信念: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來源:北京電影學院)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