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人教育老師提問:每一個同學講一個你認為在照明上有特色的影片,講它好在哪里,并談照明在電影中斷作用。
一、照明在電影中有什么作用? 1、曝光作用:照明使電影的底片獲得準確的曝光量,使底片在沖洗之后,能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
2、造型作用:照明使二度空間的畫面根據攝影藝術創作的要求,恰當地呈現出被攝對象的質感、立體感、空間感等藝術效果。
3、構圖作用:照明產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體,并且平衡畫面的構圖,使構圖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4、戲劇作用:
①、描寫、表現環境:
《現代啟示錄》:叢林:幽暗。
城市、美軍基地:明亮,宛如白晝。
《風柜來的人》:風柜:高雄:
《法國中尉的女人》: 海邊:陰天
陸地:陽光明媚 薩拉房間,幽暗。他人房間。光明。
②、表現人物的心境:
《一個男人是一個女人》:“明媚初戀”前車內。
《出租汽車司機》:
③、塑造、刻劃人物:
《現代啟示錄》:基戈爾中校──威拉德上尉──科茨上校。
《一個與八個》:9 個人──女衛生員。
《法國中尉的女人》:
薩拉與他人:暗處理。他人(未婚妻)明處理。薩拉自己:從暗到明。
邁克自己:從明到暗。
④、表現主題:
《現代啟示錄》:兩種文明的相遇。
《一個與八個》:扭曲的靈魂的伸展。
《法國中尉的女人》:愛人主題與情人主題。愛人主題(過去時空):從暗到明。
情人主題(現在時空):從明到暗。
⑤、作為重要的情節因素:《瘋狂的代價》:
⑥、表現獨到的生命體驗:
《白色》
《與往事干杯》
《長大成人》
《好男好女》:
太陽樹間穿行,“被輪暴”。
阿威被殺。晃動的斑斕的光影表現死亡。“姐妹之戰”之后,光影表現痛苦。
電話認定阿威后,光如同一個游蕩的荒野孤魂。得到丈夫死亡消息。慘白的光表現內心的體驗。
《陽光燦爛的日子》:“初見畫中人”:在明暗中穿行。“再見畫中人”窗前凝立。屋頂行走。走進門洞“騎車送米蘭”:用太陽接月亮。
《站臺》:開始。黑暗中,燈光點點閃爍。小人物的處境,一代人的處境。與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迥然不同。
⑦、渲染、升華、象征
《陽光燦爛的日子》: “再見畫中人”:捋頭發。屋頂行走。“沖頭發”:白衣米蘭。
《天堂》:樹下做愛。
《再見南國》:結尾。黎明與黑夜交匯處,死亡。極端的絕望。
⑧、作為敘事主體與核心
電影《藍色的女人》中,色彩是電影敘事的主體和核心。同樣,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 光成為敘事的主體和核心。或者說,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一個光的作業。
《陽光燦爛的日子》:
姜文對那段“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感受和回憶,首先是“光”的。
“那時候好象永遠是夏天, 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布光在一部影片中的作用主要有三個:
(1)曝光作用:布光使膠片獲得達到洗印標準的曝光量。
(2)造型作用:布光使畫面中的被攝物具有立體的、造型的美感。
(3)戲劇作用:布光使畫面中的被攝物具有戲劇化效果。
在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布光已經遠遠不是完成上述三個任務。
換句話說,電影視聽語言中的一個要素“光”,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已經遠遠不是使膠片獲得足夠的曝光量,使畫面中的被攝物具有造型上的美感,使畫面中的人物具有戲劇化效果。這里,“光” 已經成為《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影片的電影敘事的主體與核心。
前面我們講過,《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核心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昂揚向上、波瀾壯闊的激情的宣泄和噴發。《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光”處理,如同這種激情的宣泄和噴發,全片籠 罩在一片金黃的、溫暖的、輝煌的、燦爛的光芒之中。
反映一個特殊的時代,表現自己心中的激情和作品昂揚的主題,《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光” 的運用,如此地準確、淋漓盡致和激動人心。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布光的寫意性、印象性、主觀性,和“光”作為影片電影敘事的主 體與核心,這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與其他電影在“光”的運用上的最大區別。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布光處理,主要分三種情況。
1、室外布光:
為了更好地表現影片的主題,室外布光多選擇在大晴天,選擇在陽光充足,光線很“透”的 情況下拍攝。
2、室內布光:
室內布光以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營造和渲染一種溫暖的、金黃色的布光效果。如馬小軍看到“畫中人”照片的米蘭的臥室,如米蘭洗頭的水房,如小姑娘跳舞的教室,如莫斯科餐 廳等等。
作用:
①、 形式感: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使拍攝環境空間感、層次感突出。使人物的身體和面部陰陽反差分明、造型效果強烈。
②、 美化人物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極大地美化了影片所要歌頌的人物(米蘭),并且,淋漓盡致地表現馬小軍心中濃郁詩意和美麗愛情。
如“為米蘭沖頭發”段落:
鏡頭 638:特寫水壺中的水澆到米蘭的頭發上。陽光灑在米蘭的脖子上。米蘭脖子上細細的絨毛在陽光下閃爍。
陽光灑在米蘭的脖子上。特寫鏡頭使我們看到米蘭脖子上細細的絨毛在陽光下閃爍。歌頌一個女孩,贊美一個女孩,電影中的布光和特寫,會表現得如此地激動人心。
如“再見‘畫中人’”段落:
鏡頭 329:特寫馬小軍的手輕輕地捋過一根長長的頭發。金色的陽光在頭發上閃爍著。《鄉村騎士》音樂響起。(疊)
金色的陽光在“畫中人”的頭發上閃爍。用頭發上閃爍著的陽光,表現馬小軍心中愛情的浪 漫、美好和詩意。
③、 主觀性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使人物和環境的主觀色彩更加濃厚。
④、 少年視角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使拍攝環境空間感、層次感突出。使人物的身體和面部陰陽反差分明、造型效果強烈。而這種陰陽反差強烈,造型效果鮮明,恰恰是少年馬小軍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的視角。這是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布光處理的異常突出的一點。
姜文對環境,對環境與光的關系的感受是異常強烈的。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 把姜文的這種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在“初見‘畫中人’”的段落中,布光使“畫中人”的房間陰陽分明。段落開始時,馬小 軍手舉望遠鏡站在陰影中。后來,馬小軍從望遠鏡中看到了墻上的“畫中人”。馬小軍上前 一步,馬小軍從陰影中走到了燦爛的陽光下。用“光”的暗、明變化,寫少年馬小軍內心巨 大的激動,和馬小軍神圣而偉大的愛情的覺醒。
3、曝光過度: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還有一些特殊的光效處理。在影片的一些段落中,制作者有意使膠片的曝光過度。
如“為米蘭沖頭發”段落的后面,在米蘭的房間中拍攝米蘭。
鏡頭 668:近景米蘭身穿潔白的上衣,黑黑的長辮子垂在米蘭的胸前。米蘭目光如錐,凝視著馬小軍。突然,米蘭笑了。
米蘭身穿潔白的上衣,黑黑的長辮子垂在米蘭的胸前。米蘭胸前黑黑的辮子使白衣更加潔白。
一方面,使用顆粒反差強烈的特殊膠片,進行高調攝影。同時,強烈的布光,使被攝主體米蘭曝光過度。高調攝影和曝光過度,使米蘭的黑發、白衣更加突出、強烈,更加增加米蘭的美感和不真實的成分(“畫中人”)。
總之,通過曝光過度表現拍攝對象的美好,和馬小軍的愛情的迷狂及馬小軍特殊的心態。
(有顏色的彩色光的運用,為了講述的方便,我們將在后面的色彩一節中講述。)
好了,看到這里,關于照明在電影中有什么作用?的內容就全部為大家介紹完了,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到大家,如果大家還有
編導專業方面的問題,可繼續關注本站了解更多資訊!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