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導藝考中,最讓大家頭疼的部分是什么?
肯定就是視聽語言了吧,視聽語言影視作品中必不可少,也是考生學習中最難攻克的一關
那么想學好視聽語言就要先了解一下視聽語言的誕生和發展過程,今天就帶大家來好好了解一下視聽語言的誕生和發展。
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組織了世界上的第一次電影公映,這一天不僅被定義為電影的誕生日,也使得影像成為一門獨特的視覺元素,被人類觀賞與認可。視聽語言的形成和演進同影視媒介技術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除此之外大家還要認識一個人喬治·梅里愛。
喬治·梅里愛是電影史上第一個有意識地進行藝術創作的先驅,是“電影的第一個偉大藝師,也是電影的戲劇傳統之父”。他開創了“人為安排場景”拍攝的先例,并創造出“停機再拍”的電影手法。這些在我們今天看來司空見慣的手法,對于當時來說是具有突破性的。
電影和電視的誕生是人類獲取感知世界的嶄新工具,同時也獲得了視聽思維的另外一種從未聽聞的方式。自從1985年電影誕生、1936年電視誕生以來,電影和電視作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藝術樣式,在視聽語言方面有著獨特的發展歷程。

在視聽語言敘事發展過程中有一個人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就是格里菲斯。如果說盧米埃爾兄弟和梅里愛是視聽語言的開拓者,那么格里菲斯就是影視語言的締造者。
他將零碎的視覺表現形式統一到系統的視覺敘事觀念下,使電影由一種單純的技術展示上升到藝術的層面。尤其是他確立的分鏡頭原則,不僅最終為蘇聯“蒙太奇學派”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實踐經驗,而且為現代視聽藝術的發展莫定了堅實的基礎。“格里菲斯創造了電影的句法。在1908年以前電影還只是在拼湊字母;但自從有了格里菲斯之后,它開始有了銀幕文法和攝影修辭。

不管怎么說視聽語言對編導藝考生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其中基礎知識是編導藝術考生最基重要也是必須需要牢固掌握的一點。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