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8-07
本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視聽語言范文,《我在故宮修文物》聲音語言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一)解說詞
《我在故官修文物》將畫面與解說詞相結合,從不同的方面對文物修復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展示,精美的畫面將傳播內容直接呈現在觀眾眼前,帶給觀眾美的震撼,解說詞很好地在畫面無法全部表現相關的背景資料和歷史文化時對畫面進行了補充、解釋、說明。
比如《我在故官修文物》中講到修理故官鐘表,畫面中表現文物修復師觀察文物、修復文物時,在解說詞中說道:“清朝皇帝酷愛鐘表收藏,莫過于順治、康熙、乾隆,三位皇帝嗜愛鐘表的程度,一代勝過一代。西方工業革命以后,傳教士到中國來,他們會研究皇帝喜歡什么,就把當時最新最好的鐘表送到官里,形成了一類獨特的收藏。”
《我在故官修文物》的解說詞講解了故官鐘表的來源,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精美的鐘表,清朝皇帝與這些鐘表的關系,從而在表現文物修復過程的同時展示了這些鐘表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知識。
(二)配骨、配樂和同期聲
《我在故官修文物》這部紀錄片中優美的配樂、恰到好處的畫外音都很好地補充了內容、烘托了氛圍、渲染了情緒,增強了觀眾的感受。
恰到好處的畫外音和配樂不僅可以表達紀錄片的內容,而且可以烘托氣氛,讓觀眾產生代入感,能有效增強傳播效果。
《我在故官修文物》通常在展示文物修復工作時選擇節奏比較明快的配樂,而介紹文物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時會選擇節奏舒緩、深沉的音樂。這些優美的配樂和恰到好處的畫外音,有力地調動了觀眾的情緒,讓觀眾跟隨配樂和畫外音一起感受著讓人肅然起敬的工匠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我在故官修文物》運用同期聲更加生動真實地表現了文物修復師們的思想情感,更客觀地表現了文物修復師們的感受和看法。
如在第二集中,文物修復師屈峰說:“很多人一般都認為,文物修復工作者是因為把這個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價值,其實不見得是這么一個簡單的方面,他在修這個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上面已經把自己也融入到里頭。”這些同期聲讓我們更真實深入地了解到文物修復師們的工作和他們的內心世界。
以上就是《我在故宮修文物》聲音語言分析范文了,希望能幫助到各位藝考生。
原文作者:趙言、羅艷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