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1-10
今天給編導藝考生介紹的視聽語言知識是影視視聽語言的構圖。
影像結構的基本組織單位是“鏡頭”。而鏡頭實際上還可以被再分,即被分成“畫格”,在電視和動畫術語里也稱“畫幀”。一個鏡頭是由無數的畫格(畫幀)組成的。
畫格與畫幀分別為電影、電視的最小構成單位,即一幅畫面。英文通稱Frame。也就是說,每一畫格、每一畫幀,如果單獨、靜止地來觀看,都是一幅完整的、獨立的、類似于繪畫藝術中的畫面。由于電影膠片與電視攝像的記錄方式不一樣,所以相同的單位時間,二者所獲得的畫面幅數并不相同。電影每秒鐘是24格畫格,電視每秒鐘是25畫幀,動畫則是每秒鐘12畫幀。
我們平時討論的構圖其實就是畫格與畫幀的構圖。
構圖是指畫面的布局與構成,即在畫格中篩選和組織所要表現的對象,處理好對象的角度、運動方向、透視規律、色調等造型元素的配置。影像的畫格比例是固定不變的,攝影師在這個固定不變的畫格內處理構圖。在這里,我們從創作的角度來討論在影像創作中該如何處理好構圖元素。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視聽語言構圖構圖中的靜態構圖和動態構圖。
靜態構圖
靜態構圖一般選擇固定機位,被攝主體相對靜止。靜態構圖要講究平衡美感,畫格內的構圖,需要保持地平線的水平,重心要穩定,在視覺上要協調統一,突出視覺造型的表現力。例如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中就運用了大量的靜態構圖。
動態構圖
影像作品畫面的特點是運動的,在很大程度上,構圖的過程是在運動中完成的,畫面所表現的對象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相對靜態構圖而言,動態構圖在通常的點、線、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了運動這個因素。動態構圖中,構圖的元素和形式在不停地發生變化,畫面的表現對象和主題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區別于靜態構圖只關注對空間中各元素的安排這一特點,動態構圖應考慮畫面的前后關系,在時間線上考慮分布和變化,通過攝影機的運動和剪輯中表現出影像獨特的“動態美感”《拯救大兵瑞恩》中前20分鐘的戰爭場面,全部用的是動態攝影構圖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