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0-30
牛頓說:“大自然存在著規律,而這規律人類是可以發現的。”借用這位偉人的話在影視藝術中的聲音也是有規律的,關鍵在于發現。筆者認為,聲音可以修辭,聲音可以詩化。我們應該打開思維的空間,細膩地領略大自然一切聲響所造成的詩畫境界其手段介紹如下。
一、聲音的明喻和暗喻
1。聲音的明喻
聲雄雞的高啼,明喻著一天的開始和天明。一片草地,只要有青蛙的哇哇聲,城墻腳下的蛐蛐聲,自然明喻那里有青蛙和蟋蟀。如此類推,可以有很多很多。
2。聲音的暗喻
如在《風暴》中,律師施洋振臂高呼:“我們罷工!”話語化入了鐵路上火車的汽笛聲,它隱喻著工人憤怒的心聲。
《鐵道游擊隊》中,劉洪給日本軍官打電話化做一連串的爆炸聲,火車出軌橋梁炸斷、日軍軍火庫被炸得灰飛煙滅,似乎電話聲就是命令懲罰和反抗。
一聲槍響,暗喻著某人已被殺害。如影片《橋》中,游擊隊長“老虎”,等德國間諜“貓頭鷹”走出山洞,遠處傳來一聲槍響暗喻著他們已將德國間諜誣告的女游擊隊員,作為叛徒槍斃日本影片《人證》中,當八恭杉子被逼得窮途末路,她向懸崖投擲了代表她美國兒子強尼的草帽那動人的《草帽歌》,就暗喻著是她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二、聲音的雙關和反復
1。聲音的雙關
如影片《圣戰奇兵》中,瓊斯來到圖書館,在大廳里掄起十字鏑開始挖地下古跡,而與此同時,圖書館管理員正在為圖書蓋章,一邊是瓊斯在據地邊是圖書館管理員在蓋章,掘地聲與蓋章聲的動作產生雙關,兩個聲音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個典型的雙關音響,取得絕妙而富于喜劇色彩的效果。
2。聲音的反復(復寫)
即聲音的重復使用。在南斯拉夫影片《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片頭、片尾和影片中部,都多次使用一個主旋律,而且無論是敵方和我方都用同樣的主旋律,收到極大的藝術效果。
三、聲音的比擬和排比
1。聲音的比擬
如影片《苦惱人的笑》中,“四人幫”時期的市委書記在講話,畫面上只有口型,沒有實際臺詞,聲音卻是連續的狗吠聲。
2。聲音的排比
如蘇聯影片《沙漠苦戰記》中,退伍軍人瓦廖沙騎馬越過沙漠去搬救兵。結果,馬死、槍丟、人困,一望無際的沙漠,風聲、風聲、風聲……流沙聲流沙聲、流沙聲……形成聲音的排比又如,城市中汽車行駛的喇叭聲;別墅前,小兒子爬到父親汽車的座位上撳喇叭;公路上,汽車司機的車快要撞上孩子,拼命的撳喇叭。
美國電影《法國販毒網》中,多尼開著汽車攆火車的一場戲中,便用了許多聲音的排比。
四、聲音的鋪陳和積累
1。聲音的鋪陳
如香港影片《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的“獅王爭霸戰”那場戲中,敲鑼打鼓聲鞭炮齊鳴聲、舞獅沖撞聲、觀眾歡呼聲、鼓掌聲、以及高壘獅臺八仙桌四腳的斷裂聲等交織在一起,從而造成一幅緊張、激烈、歡樂又充滿興奮、懸念的場景
2。聲音的積累
筆者認為,聲音的積累與聲音的鋪陳是有區別的,鋪陳可以是各種各樣的聲音,聲音的積累,往往是某一類型聲音的量的增加。例如南斯拉夫影片《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當瓦爾特被德軍奸細跟蹤至一條古玩街時,街上有銅匠在敲打工藝品,響起銅金屬的敲擊聲,瓦爾特躲入這條古玩街,導演先是用一個敲擊聲,繼而兩個、三個,再次是一片銅金屬的敲擊聲,讓德軍奸細在“四面楚歌”中,黔驢技窮,瓦爾特卻順利脫逃。
五、聲音的象征和替代
1。聲音的象征
如《圣戰奇兵》中的嘹亮軍號,是瓊斯獲勝的象征。馬爾丹舉過一個例子:在《海賊的公路》中,一個妓女被兩名兇手追捕。她躲進了一個工地,兇手停下來尋找,“隱藏起來的女人臉上顯出無聲的恐怖,附近是一片寂靜,但是遠方一艘船的汽笛焦急叫喊似的響聲,劃破了夜空。”汽循聲象征著女人無助的悲號。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拯救大兵瑞恩》中,烈土陵園上空的軍號聲,象征著崇敬和景仰。
現代啟示錄》中的科茨上校領導下的“野人”的擊鼓聲,象征著蠻荒古遠
2。聲音的替代
如法國電影《情人》中,美麗的湄公河上,運輸船的汽笛聲被汽車的喇叭聲替代,使人自然聯想到由輪船變為汽車的情景。馬賽爾·馬爾丹舉過這樣的例子,在影片《鐵路的斗爭》中,一群鐵路員工被萬惡的老板處死,“機車的汽笛向敵人的耳朵怒吼著它們的憤怒和憎恨。”(《電影語言》,第11 頁)
六、聲音的夸張和對比
聲音的夸張
如美國影片《大白鯊》中,影片一開始,大白鯊便出現,聲音卻類似“轟隆!轟隆!”的輪船汽輪機的轉動聲。
又如我們在書寫時,筆在紙上發出沙沙聲,一般生活中不易發覺而經放大和夸張,假如寫上“今夜有人要殺你!”,“某議會大廈晚上11點發生大爆炸!”這筆和書寫的聲音便有特殊的含義。
2。聲音的對比
如影片《紅色娘子軍》中,瓊花的嗚咽和南霸天的大笑:貝隆夫人》中的呻吟和資產階級、統治者的舞曲形成強烈的對比。
七、聲音的省略和疊化
1。聲音的省略
用聲音來傳達“省略”的含義或造成這樣的意境。
日本導演黑澤明在他拍的《蛛網宮堡》中,把莎士比亞的悲劇《麥克白》日本化,其中有個場面是寫淺蘋夫人等待丈夫津武時去殺死他們的主公,導演用了一個長鏡頭,片中沒有出現任何戰爭、謀殺和暴力情節,僅通過狂烈的馬蹄聲便省略了這段情節。
蘇聯影片《第41)中,白軍軍官和紅軍狙擊手瑪留特卡被大海的狂風巨浪擊沉。兩人被沖到一個荒島上,此刻正當女紅車感到今后不知怎么辦時,白匪軍官給她講了魯濱遜的故事,觀眾聽不到他的話,只見女紅軍容光煥發的臉疊印在海面燦爛的反射陽光上。馬賽爾·馬爾丹寫道:“電影音樂唯一真正正確和有效的道路,是與影片的戲劇結構相比的自主。音樂一且為畫面伴奏、就不應該撇開它本身的特性:它應該自由地解說而不是改寫,應該巧妙地引起聯想而不是渲染。為了把受到文學啟發的音樂方面出現的一些類似問題和我們現在關心的問題作一比較,我認為與《巫師的學徒》的平庸模仿相比,寧可要《牧神的午后前奏曲》的自由抒情的阿拉伯風格。”((電影語言》,第107頁)
2。聲音的省略和疊化
法國導演讓·雷諾阿的影片《游戲規則》中,吉奈維同朋友交談的聲音疊化到了女主人公同另一人物的交談聲中影片《衣冠禽獸》中,一只接盛雨水的酒桶疊化表現時間的轉移蘇聯影片《雁南飛》中,馬克在被炸毀的房中,踩著地板上的碎片玻璃聲化作鮑里斯在戰場泥潭吃力地行走聲。
日本影片《原子彈下的孤兒》中,女教師回憶往事,街上嘈雜的喧鬧聲斷漸被一陣音樂聲所疊化。
八、聲音的聯想和錯位
1。聲音的聯想
在英國影片《相見恨晚》中,女主人公羅拉路過她與男友數度相會的車站,而今兩人不得已分手,火車一聲長鳴,使觀眾聯想到羅拉極度的絕望。
在《圣彼得堡的末日》中,縫紉機的噠噠聲使一個患上遺忘癥的士兵想起了戰場機槍的掃射聲,從而在自己的大腦里,恢復了對往事的一切記憶。
2。聲音的錯位
老鼠嘴里發出獅子的吼聲。
熊貓在像人一樣發出吐痰的聲響。
猴子在彈奏吉他。青蛙在敲打木琴。
妙齡女郎說出蒼老的語聲等。
總之,對聲音修辭或者說對詩化手段的系統探討,我們只不過敲開了冰山的一角,拋磚引玉,以待來者。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