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7-08-18
1、電影的誕生;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卡普辛大街14號的“盛大咖啡館”地下室里,盧米埃爾兄弟對外公開展示了他們的新發明——運用“活動電影機”放映自己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到站》\《水澆園丁》10余部記錄短片,這一天被公認為電影誕生的日子。1905年秋天,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了第一部戲曲片《定軍山》,中國電影的制片業由此開始。
電影與電影藝術的基本特質;
電影是一項藝術與現代科技與現代產業相結合的產物。電影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它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紀之交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與藝術形式轉型時期的必然。19世紀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代表著現代工業革命的到來,蒸汽機的出現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這種體驗使得藝術家們有了一種全新的藝術視角與沖動,由此產生了對傳統藝術形式的挑戰。而盧米埃爾兄弟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發明的“活動電影機”使得電影這種新的藝術形態的出現成為可能。電影也由此成為與建筑、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等傳統藝術形式有著很大不同的藝術門類,也被稱為“第七藝術”。
“第七藝術”
第七藝術-—電影的同義語,語出于意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托?卡努。1911年,喬托?卡努杜發表了名為《第七藝術宣言》的著名論著,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綜合了建筑、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這六種藝術的“第七藝術”。加上戲劇,電影則為“第八藝術”。
2、鏡頭、景別、運動、角度、色彩、聲音
鏡頭:一指在電影拍攝時,將影像引導并對焦到底片上的光學裝置,為電影攝影機和照相機的重要部分。另指攝像機從開機到關機所拍攝的連續的畫。
景別:是影視攝影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指被攝主體和畫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結構中所呈現出的大小和范圍。大遠景(環境,人消融于環境)——遠景(人的環境,人所處的環境)——全景(環境中的個體)——中景(個體,環境中的個別)——近景(主體,個別)——特寫(局部,特點)——大特寫(放大局部,突出特點)
運動:也稱移動,指攝影機的拍攝方式,有推、拉、搖、移、跟、升、降、旋轉、搖晃等不同形式。
角度:攝影機拍攝時的視點,即構圖時運用攝影取景器觀察、選擇而確定畫面的拍攝位置,由拍攝距離、拍攝方向、拍攝高度三個因素決定。
色彩:色彩構圖,處理電影畫面時色彩的選擇和構成,其主要內容運用色彩的對比、和諧及色彩配制完成對象的造型,組織畫面的重點,形成某種氣氛情調。
聲音:一般包括人聲、音樂、音響。電影中的聲音一般指臺詞、獨白、旁白、解說、畫外音、心聲和音樂、音響等。
3、電影藝術的基本類型:
電影的基本類型有故事、紀實、實驗、動畫四種類型。
4、電影在中國的第一次放映;
1905年秋天,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了第一部戲曲片《定軍山》,中國電影的制片業由此開始。
《定軍山》
原為京劇名段,也是中國第一部電影片。由北京豐泰照相館于1905年攝制。
電影藝術是時代的產物,同時,影視藝術也將推動時代的發展。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