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9-10
《碟中諜6》算是最近是最火爆的電影了,阿湯哥在影片中可謂是搏命演出,當然影片也是收獲了大家的贊譽。可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影片中視聽語言的運用。畢竟你在拼命,影片呈現出的效果不好也是白搭。
《碟6》采用了35mm膠片拍攝。這里要提到的是,膠片拍攝不僅僅是一種情懷和對成像效果的追求,同時還意味讓攝影師在工作中掌握更多的自主性。在更早的純膠片拍攝時代,監視器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沒有監視器,導演和劇組其他人就很難隨時看到拍攝畫面,影像部分就要更多的由攝影師定奪。數字攝影之后,導演椅面前的監視器有著清晰的即時畫面,攝影師當然會失去一些自由發揮的可能。
如今的膠片拍攝,多數時候仍舊由攝影指導為主要掌控,攝影機上的目鏡看到的畫面是最準確的。偶爾,導演會要求在膠片機上裝一個便攜的小錄機,然后再把畫面傳遞到監視器上。但是錄出來的畫質很差,也不能完全由其決定。這樣一來,攝影師在片場會有更多創作的自由。當然,最終效果仍要以導演的想法為準。
《碟中諜6》的成功,本片的攝影指導羅伯·哈迪和他手里的潘那維申MillenniumXL膠片機功不可沒。他延續了與加蘭合作《機械姬》和《湮滅》的風格,賦予《碟6》冷峻的現代質感。在我看來,本片的動作戲有剪輯和運鏡,有對光線的獨到運用,有人物行動與場景調度的完美契合,因此每一場都值得玩味,也都具有極高的觀賞性。
《碟6》玩的不是爆炸與鮮血,不一定每個動作段落都激烈狠辣,但無疑都是賞心悅目的。高空跳傘的長鏡頭部分,自然用到了后期特效處理,沒有與敵人拼殺的激烈感,僅僅是老湯在空中解救暈眩的大超,最終被迫完成低空開傘這一個“簡單”行動。調度看起來也不復雜,卻由于立體環繞拍攝與空中場景獨特的縱深感,便營造出了極其出色的驚險氣氛,絲毫不輸于那些槍林彈雨或拳拳到肉的場景。這是一種以簡馭繁的能力。
廁所打斗就又是另一種風格。在明亮的場景中,依靠合理的運鏡、快速剪輯和造型動作,賦予每名角色不同的格斗風格,一個堪稱年度最佳打斗的橋段自此誕生。倫敦的追車戲其實也不甚激烈,但是憑借高超的運鏡,甚至與老湯的摩托車反向運動,見縫插針的速度感便出來了,令人大呼過癮。下水道槍戰,也是傳統動作片的套路,但又是在35mm和50mm焦段內,利用完全的低照度與槍火的閃現,突出一種頗復古的黑暗與陰險之感。
樓頂奔跑,也是一個獨角戲的時刻,將老湯的動作軌跡與場景結合的天衣無縫,不同景別的轉換也制造出了凌厲的效果。最終老套的“十五分鐘營救”,因為加入了直升機纏斗,于是也就很好解決了《碟中諜4》那樣壓軸戲疲軟的問題,將所有的險象環生全部釋放,唯一的瑕疵就是CG有點破功,損失了之前的寫實感。
由此可見,《碟6》在類型片架構中沒有任何創新,全部是老手段翻新使用,比如,系列前作的那些攀巖、拆彈、易容、設局等橋段,這里又都玩了一遍,但效果無疑是極佳的。除了老湯敬業的演出,這次將攝影機的運動發揮到極致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沒有什么大場面、沒有過多特效奇觀、主角年齡限制等問題制約的前提下,通過對運鏡、剪輯等視聽語言的重視與扎實的編排,便令效果如此優秀,得益于創作者揚長避短的高明策略。
這就是視聽語言的運用,可以讓一部電影煥發出完全不一樣的活力。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