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8-31
作為影視傳媒類專業的學生,對與電影的知識是應該爛熟于心的。這也是在編導藝考文藝常識中經常會考到的內容。在此中影人藝考編導學院整理了20條關于電影史的知識點來分享給大家。
1.1872年,愛德華*幕布里奇最先將“照相法”運用于連續拍攝
2.1894年,愛迪生實驗室“電視視鏡”問世 特點:僅供一個人觀賞
3.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 發明了活動電影
4.盧米埃爾兄弟拍攝題材內容大致分1勞動和工作生活場景 2家庭生活情趣的記錄 3政治文化新聞實錄 4自然風 光和街頭實景的拍攝(主要特征:戶外實景拍攝 新聞片代表們登錄 紀錄片消防員 喜劇片水澆園?。?span lang="EN-US">
5.形式上大多由一個固定視點的單鏡頭拍攝而成
藝考影評——電影史
6.《貴婦人的失蹤》是喬治*梅里愛運用“停機再拍”的技術拍攝的第一部影片
7.喬治*梅里愛拍攝樣式大致分為1魔術片2排演的新聞片3神話故事片4科幻探險片(改編月球旅行記)
8.盧米埃爾與梅里愛對于電影的主要貢獻
梅里愛停機再拍2首次使用兩次再現3定格 盧米埃爾
9.布萊頓學派,口號“我把世界擺在你眼前”
10. 喬治*阿爾培特*斯密士 1900年拍攝《祖母的放大鏡》在一個場景交替使用特寫和遠景鏡頭 分鏡頭原則 就此產生。
11.布萊頓學派 突破;
(1)把鏡頭投向底層民眾和社會熱點問題
(2)開始分鏡頭創作 運用蒙太奇 發明電影獨特的思維表達方式
(3)交替使用遠景和特寫或近景和遠景鏡頭
特點;布萊頓學派的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的現實主義萌芽很可貴,而在形式上,與盧米埃爾的固定視點單鏡頭、戶外生活片的記錄相比,與美麗愛的“樂隊指揮”視點、封閉的戲劇舞臺空間的記錄相比,布萊頓學派在多視角的時空觀念上的突破
12.1902年 埃地溫*鮑特拍攝《一個美國隊員的生活》確立了兩次再現
13.《火車大劫案》意義
(1)采用分鏡頭,一個場景為一個鏡頭
(2)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敘事
(3)采用了時空交叉的剪輯手法4使用非常態的視點4為西部片“在美國統治地位打下了基礎”
局限性;還不懂得將分為若干個鏡頭來進行表現
14.格里菲斯 拍攝樣式
(1)社會的善與惡
(2)家庭喜劇
(3)社會貧富特殊的沖突
1915《一個國家的誕生》 1916《黨同伐異》有4個行對獨立的故事情節組成
1母與法2基督受難3圣巴特羅繆節大屠殺4巴比倫的餡落
15.為什么說格里菲斯的黨同伐異是一次輝煌的失敗?
強調以情節結構作為影片敘事的基礎,電影敘事時間上相距很遠,情節發展毫無聯系,主題是有關系的,敘事空間上既有鮮明的區別,又有巧妙的聯系,敘事語言運用特寫鏡頭,格里菲斯在影片的敘事形式上的探索和實驗,不被當時的美國電影業和電影觀眾接受,耗費數百萬美元的巨作,經濟慘敗,她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償債務,為藝術獻身的精神激勵了20年代的歐洲先鋒主義電影的藝術家
16.巴斯特*基頓 “冷面笑將”1926年自導自演《大將軍》
17.查爾斯*卓別林對電影的貢獻
(1)人物形象的塑造
(2)影片結構觀念
(3)影片空間觀念
18.歐洲先鋒派電影 運動崛起的原因
(1)電影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藝術形式
(2)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了西方社會傳統觀和精神文明的危機
(3)非理性哲學的影響
19.法國印象主義心理敘事 謝爾曼*杜拉克《西班牙節日》1919 《微笑的布德夫人》1923
路易*德呂克《流浪女》1922 阿倍兒*岡斯《車輪》
主要特征;(1)開掘題材拓展心理敘事的表現
(2)追求自然物象與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對應
(3)確立新的攝影技巧以求對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視覺表現
(4)強調視覺節奏的表現與節奏性剪輯的重要性
超現實傾向的各種流派 超現實主義 雷內*克萊爾創造出《幕間休息》 謝爾曼*杜拉克《貝殼與僧侶》1927 劉易士*布努艾爾《一條安達魯狗》1928
20.德國表現主義 電影特點;藝術家們似乎與現實隔絕的、封閉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內心深處的孤獨、殘暴、恐怖、狂亂的精神狀態,恰恰反映戰敗后的德意志民族的社會心理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