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考前要及時了解當前的熱點新聞,不僅有利于了解目前的宣傳輿論導向,而且也能多角度地考慮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站在一個高起點上去看待、分析事情,對"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m.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7-08-17
1.關注新聞和時事
考生在考前要及時了解當前的熱點新聞,不僅有利于了解目前的宣傳輿論導向,而且也能多角度地考慮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站在一個高起點上去看待、分析事情,對問題的認識比較客觀和全面。高中生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對問題的認識往往從自身出發,容易偏激和膚淺,所以多看一些新聞評論類的節目和內容可以開闊思路,加深對問題的思考和認識。
2.認真審題立論
考生抽到一個題目,要認真審題,知道題目要你議論的是什么,這是第一步。準備時,大腦首先要有一個明確而正確的觀點,這是“立論”。觀點既要明確還要正確,只明確不正確也不行。只有充分理解弄清了題目的含義,才可能形成自己正確的觀點和看法。
3.確立提綱結構
確立了觀點,就要迅速圍繞觀點思考一個提綱,理清議論的思路。因為準備的時間很短,又不能寫提綱,所以,提綱也只能是在腦中形成一個大致的提綱,而不是詳細的提綱,關鍵是把議論的結構“搭”起來。這時思維要積極活躍,思路要盡量開闊。說話結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簡述新聞的內容,時間不能太長,盡量控制在30秒之內。要求語言簡潔,概括性強,緊緊圍繞中心進行概述,盡力突出主題,為下面啪具體分析打好基礎。
第二部分,是話題主體部分,無論是新聞事件還是社會現象,這一部分最好首先去分析產生的原因。一般情況下,事情發生的原因不可能是一個,可能很多,但我們最好只找三個原因,從三個角度來說。太多了容易混亂,聽的人也容易糊涂,太少了又顯得思路不夠開闊,對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這三個原因表達時還要注意它的邏輯順序,如從大往小說或從小往大說,從遠往近說或從近往遠說,也可以從外往里說或從里往外說。
說完原因后,下一一步就要說產生的后果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利有弊,有時可能是好的后果多,也有時可能是壞的后果多。如果這件事情的影響是利大于弊,那就需要多說利的方面,弊一語帶過;如果這個現象是弊大于利,那就需要多說弊的方面,利的方面提一句即可,這樣既保證了考生態度的鮮明,又顯示了說話人看問題的客觀全面。
第三部分,也就是結尾的部分,要對整個的話題的幸題進行升華,最好用一句畫龍點睛的、有深意的、精練的語言結束全篇,給人以思考和回味。
4.強行記憶
新聞評述對考生強行記憶能力也是一個檢驗。快速想好了提綱,要反復加強記憶,首先是把大的分論點和大的結構記住,然后再強行記憶分論點的小觀點和論據。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